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整车制造与技术创新以零部件为基础,零部件的创新与发展又能推动整车产业的发展。
随着各大跨国汽车公司生产经营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转向精简机构、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整车制造公司大幅降低了零部件自制率,与外部零部件制造企业建立了配套供应关系,形成了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模式,这大幅推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发展。
近十多年来,我国汽车工业、特别是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享有多项国家鼓励政策,获得较快发展。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鼓励“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高安全性能量型动力电池单体;电池正极材料,电池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器,电动汽车电控集成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十三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提出“建立起从整车到关键零部件的完整工业体系和自主研发能力,形成中国品牌核心关键零部件的自主供应能力”。政策的出台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将在较长时期内对行业发展带来促进作用。
汽车行业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社会经济全局中的重要性逐渐提高。自2009年以来,我国汽车的产销量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减少7.5%和8.2%。
国际较为成熟的汽车工业市场通常具备成熟的配套零部件市场。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整合,成熟的汽车零部件市场具有产业集中的特点。国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及日本,包括德国的博世(Robert Bosch GimbH)德国的大陆(Continental AG)、日本的电装(Denso Corp.)、加拿大的麦格纳(Magna International Inc.)、美国的德尔福(Delphi Automotive)等。这些企业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资本实力充足,能够引导世界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方向。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汽车零部件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项目分析,在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形成了一批颇具实力的零部件制造企业。我国部分零部件制造企业已经进入了整车厂全球采购体系,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通常围绕整车厂商而建,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群。近年来,吉林长春、湖北十堰、安徽芜湖、广东花都、京津冀环渤海、江苏扬州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迅速崛起,我国已逐步形成了六大产业集群,包括:以上海、江苏省和浙江省为核心的长三角产业集群,以重庆、四川省为核心的西南产业集群,以广东为核心的珠三角产业集群,以吉林省、辽宁省和黑龙江省为核心的东北产业集群,以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为核心的的中部产业集群,以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为核心的环渤海产业集群。
高质量的研发团队、先进的开发软硬件设备和持续积累的技术优势是行业关键的资源要素。然而,随着市场的消费水平升级和客户对产品各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如果不能准确判断行业技术创新方向,及时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发在质量、性能等方面都满足需求的产品,就面临着所掌握的核心技术被赶超或替代的风险。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如果技术研发出现问题或产品不符合市场发展方向,则可能导致竞争优势下降,进而对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汽车生产和销售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汽车产业与宏观经济波动的相关性明显,全球经济和国内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都将对我国汽车生产和消费带来影响。当宏观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时,汽车产业迅速发展,汽车消费活跃;反之当宏观经济处于下降阶段时,汽车产业发展放缓,汽车消费增长缓慢。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汽车产销量有所下滑。2020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汽车行业造成较大不利影响,而后随着政府刺激政策和厂商促销活动的陆续出台,前期被抑制的需求正在逐步释放,汽车消费市场有望在2020年保持持续改善的态势。但是如果未来受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致使汽车产销量回暖趋势不尽如预期,甚至出现进一步下滑的情形,将造成汽车零部件产品的订单减少、存货积压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