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能股份:制造智能工厂的工厂
发布时间:2017-11-16
摘要: 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西北的宁夏企业在科技研发上基础薄弱。然而,当全国股转系统、宁夏证监局和上海证券报联合举办的新三板万里行-宁夏专场的调研团队走进巨能股份时,不禁

巨能股份:制造智能工厂的工厂(图1)

  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西北的宁夏企业在科技研发上基础薄弱。然而,当全国股转系统、宁夏证监局和上海证券报联合举办的“新三板万里行-宁夏专场”的调研团队走进巨能股份时,不禁眼前一亮。巨能股份作为“宁夏机器人第一股”,成为宁夏第60家挂牌新三板的企业,还是半年前的事,但其承载的报国梦想和深厚的技术基因却源远流长。

  打造“制造智能工厂的工厂”

  “这叫桁架机械手,学术名称叫直角坐标机器人,是工业机器人的一种形式,目前它的销售收入占公司销售份额的六成。”巨能股份总经理李志博指着面前的一条机器生产线介绍道。

  眼前的这条科技含量很高的小型自动化生产线,是重庆美心定做即将发往墨西哥使用的。调研团队探访的当天,正是重庆美心客户验收的日子。机器轰鸣的厂房里,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来往往十分忙碌,为这条生产线的交付做最后的调试和检测。“巨能提供给客户整条生产线,把所有的设备都串联起来,自动化生产。这条生产线除了机床,其他部分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在机械加工行业供职十余年的李志博对业务非常娴熟。

  坐落于银川(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巨能股份成立于2008年,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实现智能工厂为目标的各类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工厂管理软件,具体包括由桁架机器人集成的生产线,关节机器人集成的生产线,用于自动化生产线集成的各类辅助设备,以及为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工厂的管理而开发的各类软件。

  巨能股份的产品介绍单页里,列出了公司能够为客户提供的5大类产品: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单元模块。

  “在这5大类产品中,现在产量最大的还是自动化生产线。未来,在技术纵向延伸的基础上,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智能化、无人化工厂,打造一家‘制造智能工厂的工厂’。”指着厂房里高高悬挂在最显眼出处的一条红色横幅,李志博向记者细述这个称谓的来历:“这句话是工信部原副部长杨学山在2014年考察公司后所说的,他充分肯定公司的发展,称赞我们是制造智能工厂的工厂。”

  记者看到,在巨能股份智能工厂的模型图里,包含了智能化物流及仓储系统、智能化在线检测系统,工业机器人生产线,信息化生产管理系统。经过几年努力,巨能股份在自动化领域已具有一定影响力,品牌效应已初步显现。

  公司管理层告诉记者,未来5年,巨能股份将抓住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历史机遇,以大系统集成为方向,不仅仅做硬件设备的集成,更多是顶层架构设计和软件方面的集成,向智能工厂或无人化工厂方向发展,实现公司的高速可持续发展。

  精挖深钻树立行业标杆

  从“特斯拉离变壳自动线”到“本田发动机缸盖自动线”,从“天润曲轴大型柴油机曲轴生产线”到“中原内配柴油机缸套生产线”,在巨能股份曾经做过的产品案例中,绝大多数的客户要么是行业龙头,要么是上市公司,其实力不容小觑。

  早在2010年,巨能股份凭借核心团队深厚的技术积累,产品就出口到日本山崎马扎克(Mazak)总部;2012年,公司产品出口到德国德马吉(DMG)欧洲工厂。和这两家世界机床行业的顶尖企业合作,显示了巨能股份在研发和生产领域已经“一览众山小”。

  “截至2016年底,公司向市场交付了中大型自动化生产线800多条,每一条在行业内都是标杆,为我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巨能股份董事会秘书麻辉透露,天润曲轴的数字化生产车间,整个生产线长达251米,涉及41台机床,被评为“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的示范项目。另一个示范项目,是公司为中原内配打造的柴油机缸套数字化车间。2014年,发改委、财政部和工信部联合发文,巨能股份承担研制两个“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的示范项目。

  公司高层表示,作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必经之路。身处这一朝阳行业和新兴行业,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扩展,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2015年市场统计数据显示,从应用行业看,汽车行业依旧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最大的消费行业,中国市场上36.8%的机器人销往汽车行业。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国企业主要的竞争优势体现在系统集成方面。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预测,到2020年,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可达276亿元左右,集成系统市场规模有望接近830亿元,年均增速可达20%。

  “中国机器人行业近几年爆发式增长,目前已有3000多家公司,但是真正有技术含量的、成规模的没几个。我们过去干了几十年机床,对于机床的生产工艺比较了解,如果你不懂机械加工的工艺,怎么能做出合适的、合理的机械自动化方案呢?”李志博表示,巨能的理念就是要把机械加工这个细分领域做精、做专。“如此大型的生产线,基本每一个订单耗资都要达到千万元以上,所以客户在选择供货商时是有要求的,他会关心你能不能做、做没做过同样的零件?巨能股份就是要做精做专,不贪大。这个行业只有往深里做,才能有附加值。”

  李志博告诉记者,成千上万种零件中,巨能股份选择凸轮轴、曲轴、缸体、缸盖等近20种零部件作为公司做精做专的突破口,并在项目上作为优先选择项。巨能股份制造的生产线中,用于汽车零部件生产的占到60%。

  “匠人”的养成术

  巨能股份地处西北内陆,在高科技行业技术人才引进方面并不具备优势。但是,特有的人才梯队机制成为公司管理制度的一大特点,为公司培养出一大批合适的人才。

  一走进公司厂房,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悬挂在车间入口处的两块人才库告示栏:一块是工程师系列,另一块是技师系列。每个系列都可以划分为助理级、三级、二级、一级、高级等。每位“上榜”的工程师或者技师都在告示栏上张贴了本人照片,照片下方列示了他们的姓名、工种、级别、技能和特长。

  “除了工程师系列和技师系列,我们还有经济师系列,目前没有张榜公示。”李志博介绍。

  记者获悉,这个人才梯队建设方案是巨能股份第一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作出的决议。2015年12月份起,公司着手策划这一人才评级标准。2016年全年,公司针对这个方案做计划、评比、试行标准,目前整套人才梯队的解决方案已经准备就绪,只等正式施行。例如,技师分为助理级、三级、二级、一级和高级,评定级别和职称必须符合哪些要求,每个级别要达到什么程度,都设定了非常明确清楚的标准。

  “人才梯队建设应该分两个层面来考虑。一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考虑管理人员,二是从工匠精神的角度来培养技术人员。”公司董事长孙文靖的思路非常清晰:“社会上的职称常常出现错配,而我们把每个岗位职称的专业、技能和所干的工作紧密地匹配起来。你做这个领域的技师,需要会什么,确实做到了,公司就给你职称进阶,并匹配同等级别的薪资水平。标准都很清楚,实施起来简单明了。”

  “包括总经理的选拔,要采用职业经理人的机制,可以是本公司的,也可以是外来人员,用更灵活的机制进行考核和激励。李志博就是我们聘用的第一任总经理。对于核心管理人才,除了股权激励,公司肯定要给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培训机会。人才,是我们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孙文靖说。

标签:巨能股份,智能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