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要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在科技前沿领域加快突破。
近年来,浙江省审计机关重点关注科技创新政策,以“点”带“面”,从基础研究、区域协同、人才引进和科研生态四个方面,助力答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题。
2022年,浙江省提出以战略需求和创新绩效为导向,完善重大科创平台和新型高校“一事一议”支持机制,以实现更多突破性科研成果。
浙江省审计厅闻令而动,在2023年开展重大科创平台和新型高校建设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通过对11家科创平台和3所新型高校的全面摸排,形成多篇调查报告和专项报告,有效推进科创平台理顺体制机制、规范内部管理、提升运行绩效。
在浙江审计机关积极对接下,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制定出台浙江省高能级科创平台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推动科创平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研究制定《浙江省重大科创平台建设评价评估管理办法》,推动科研成果“要转得出、接得住、用得好”;浙江省政府与各实验室签订三方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使年度绩效评价“有据可依”。
各科创平台也针对审计指出问题积极倒排整改时间表、画好作战图,力求高效推进整改任务完成进度。如针对省实验室理事会体制机制问题,近日有3家省实验室已获浙江省政府批准成立建设领导小组。
近年来,在创新驱动战略的推动下,我国逐渐形成建设科创飞地的浪潮,实现飞出地资源、政策,与飞入地技术、人才的有机融合。
2020年,为了进一步了解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协同作用发挥情况,浙江省审计厅开展了重大科技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审计调查发现,部分科技企业跨省在科创飞地开展成果转化实践时无法实现跨省资质互认,必须重新提交资质认定申请。同样的,彼时创新券也无法实现跨省通兑。
显然,在高水平发展的前提下,要实现区域科技创新系统高度协同,创新发展体制问题亟待破解。
对此,浙江省审计厅通过专报反映的形式,推动促成长三角三省一市联合出台《关于开展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的通知》。截至2023年6月5日,浙江全省有370家企业寻求长三角区域服务800多次,创新券支持1200多万元。
2023年,“把浙江打造成为各类人才向往的科创高地”要求的提出,更加坚定了浙江省人才战略工作的时代坐标、发展坐标和使命坐标。
在此背景下,浙江省审计厅在重大科创平台和新型高校建设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等项目中更加关注人才引培和制度建设情况,通过审计发现各高能级科创平台不同程度存在全职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不足机构观点、人才管理考核体系不健全,海外引才政策在执行上存在申报条件设置不严细、审核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浙江省审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这些情况,浙江省审计厅建议主管部门应优化人才考核“指挥棒”,向全职人才和本土培育人才倾斜,注重成果评价,完善人才市场化建设,以逐步达到“招引大咖、自身培养”、科研攻关“以我为主、协同发力”的要求,同时完善海外引才政策并加强审核管理。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于2023年6月出台《浙江省引进海外工程师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海外工程师引进标准并调整省财政经费奖补方式;各省实验室新增引入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6人,提升实验室独立科研能力,从而提高实验室整体科研水平。
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是科技“面向经济主战场”的探索实践,也是“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2017年以来,浙江省全面启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工作,使其成为推动产业生态圈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近三年来,为更好了解各平台运营管理和绩效情况,浙江省审计厅针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创平台开展专项审计调查。调查发现仍存在部分平台的管理服务监督考核未完全到位,平台建设进度、运营绩效不如预期等问题短板。
针对审计指出的问题,浙江各地齐抓共管全面落实审计整改责任,让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轮子“转”得更好。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及时修订《浙江省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等文件;湖州、温州等地纷纷出台平台管理和绩效评价办法,要求各类科创平台营造企业科技转化、保障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益,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徐宛璐/文 浙江省审计厅/供图)